|

楼主 |
发表于 2012-8-13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檀香薰 于 2012-8-13 14:28 编辑 - X- S& g5 j( x' _5 q0 C
0 _/ o" E9 \+ H2 h9 _+ B
杭州厂的生产计划安排下去后,由于是特殊任务,生产上的技术问题没人管,我又下到各个车间的有关班组,和工人一起干(这也只有在半无政府状态的文革中才能这样做),随时随地解决有关问题。经过两三个月的努力,两台机组改造所需的部件都顺利造出来了。其中的一台为了赶上电站计划投产的时间,还专门由平南开了一部解放牌去杭州拉回来。电站配套的很多设备和物资,还由张健民书记亲自出马,也都一一解决(这时六陈电站虽已列入了国家计划,但因物资紧缺,有一些重要设备只好把三线项目淘汰不用的运回来加以改造后再用)。经过两年多的奋斗,大约1969年,六陈电站一期工程终于按计划投产了,满足了县氮肥厂和麻纺厂所需的电力,使它们也顺利投产,支援了农业。
' p0 B# ?. l) {9 o3 O( {# Q c% N5 ^: J8 {; q1 j) w
一期工程完工后,紧接着又开始了六陈电站二期工程。六陈电站所采用的主机,本来是选用重庆的产品(两台杭州改造旧机组只不过是为了列入国家计划的代用品,七十年代后也拆迁到别的电站去继续发挥作用了),但因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该厂生产一直不正常。这时广西水电设备总厂由于得到中央水科院和电科院下放的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已开始试生产我们所用的机型。本来水电厅是把第一台安排给小三线的南丹电站,我们了解到南丹已有两台机组投产,这只不过是它作为备用机组的第三台。于是经过多方(包括该厂的技术员,文革后的自治区电力局长罗宏格)努力,把它争取分配给了我们。4 Y8 ^; x1 d& r3 k w& m* h' ]
! ?: A: s( }/ Z1 S: `/ Q7 `" I; a4 L
由于是试生产的第一台,技术问题很多,在报喜后,几个主要部件还有几道工序没有做完,就放在一边无人过问了。为了不影响我们的投产计划,我只好在紧张的工作中,抽出宝贵时间去到该厂,深入到有关车间、一道道工序,逐步和工人及技术人员一齐研究、解决问题,最后总算真正完成了。当时该水轮机的设计负责人(北京下放来的)都感慨地说:“你都成了我们厂的总调度员了。”设备运回后,经过紧张、认真的调试后,又作了三天三夜的试运行,试机一次成功,比计划日期还提前投入了生产。接下来又安装了第二、第三号机组,六陈电站也就正式建成了,这时大约是1975年。3 t' [/ U `0 m0 ^- O% b
# Q# ~% \4 U0 Q8 u. F, i
当时县革委的主要领导黄球同志就对我说过:“你是给平南立了大功的。”在七十年代的一次调资中,县调资领导小组还专门下了一个文件,把我的工资一下子升了五级(等于恢复到划成右派前的原工资)。后因有我在工作中批评得罪过的“小人”到地区去告状,在领了一年后,县有关领导找我谈话,表示歉意说:“因不符合本次调资的政策(解决低工资人员工资),我们本想为你多调一点,也只好调一级了。”5 D8 e) ^& V0 v$ L7 g4 T, C! M
2 x3 k; p+ a: g, ^; `. w 有了新黎和六陈电站的成功经验,接下来又先后建成了福船和雁滩电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小电网,成立了平南县电业公司来统一管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身为右派的我,既得不到公开的表扬、奖励,也不可能做“官”。我的职务,只不过是公司生产组的副组长(组长是工人)兼技术组组长,而实际上却全面负责着整个公司的生产和技术工作。; B& o ]7 T" O& ~4 Q2 g# `% k3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