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人论坛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一休视力

近视眼的治疗两年后结果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sdoctor 于 2013-3-1 14:29 编辑

假性近视的诊断依据是:睫状肌麻痹前后的静态屈光度不同。其他的不是特征性依据。
1.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理解这种前后的屈光度差异。只要不引起歧义,至于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
2.一般的解释是:调节紧张,痉挛,看远不能放松。(这样的解释没有客观的指标)
3.我的测量:对部分符合假性近视诊断依据的顾客进行调节力的测量,其调节力并未减弱,这就可以否定调节紧张和痉挛,因为一旦睫状肌过度收缩,其调节范围必定缩短。
4.这一现象运用运动生理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他就是一种结构性的静态张力增强现象。
5.如果做个比喻:健美运动员,正常人,瘫痪肌肉萎缩者,三者状况类似于:远视眼,正视眼,近视眼睫状肌状态。他们的区别在于基础状态下,他们的肌张力状态是有高到低减弱的。而一旦健美运动员突然瘫痪,他的肌张力状态,就类似于假性近视,因为肌肉的结构因功能变化而变化需要一个过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钱 +4 收起 理由
一休视力 + 2 + 4 提出自己看法,才是对学术东西的尊重~ ...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3-1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ick 于 2013-3-1 14:57 编辑

回复 11# zhsdoctor


   1.我很尊重你在專業上的能力,不過我認為專業上的討論應當要有共同的語言,這樣才能溝通並不能隨意否定,或是創造新名詞,.

嚴謹些還是比較正確.就如中文的名詞解釋有疑問時還是得用中文辭典來做統一定議一樣,眼科視光專業也有它的最終解釋定義工具書.


2.研究捷狀肌的運動方式我也看過很多文獻,這是很特定微觀部位研究並沒有人會以生理概論方式的肌肉理論來解釋它,國內有一篇文章(如下),跟你之前再論壇發表的大同小異,只是他用的說明方式,...屬於專業上大家都能溝通的專有名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3-3-1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sdoctor 于 2013-3-1 15:28 编辑

我要表达的观点是:“假性近视”的本质不是调节痉挛。
关于睫状肌功能的研究很多(包括张力性调节,调节力,调节反应,调节灵敏度等等),但对睫状肌结构变化的研究很少,睫状肌从远视眼状态发展成近视眼状态,其体积明显缩小(解剖学证实),相应的功能也出现衰退(你所贴的也是讲的近视眼功能反应减弱,相关的文章还很多,张力性调节目前还是屈光领域的研究热点)。假性近视就是屈光状态转化过程中跨界时的一种特殊现象。这一现象没人否认。但是如何理解他的内涵将对实际工作有重大影响。如果将假性近视作为结构性近视,那么是否散瞳验光,是否配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前已述及,现有的将假性近视解释为调节痉挛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关键是人们怎么认识。
发表于 2013-3-2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zhsdoctor


1.假性近視的鑑別診斷在第六樓已經說明清楚,身為專家的你不應該刻意忽視它.硬說它没有客观的指标
.

2.你在七樓的觀點我可以確定的說..完全與學理相悖,請在查閱相關資料,正確資料能修正你的說法.


3所謂調節時的静态张力
,現今的假設是在近點跟遠點之間,即所謂的暗點眼位,這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常數,到底他跟近視的相關性如何,有部份學者曾研究它,但是並無一個正確的結論與數據,目前還不是定數還只是一個研究方向而已.


4.根據國外研究..只要沒有其他眼病,屈光矯正後,近視者調度幅度(調節力)跟正視並無差異.

當然如果近視者(不論是假性或真性近視)....屈光沒有矯正時,它的調節幅度是隨近視度數而減少的,所以調節幅度並不能用來判定假性近視或真性近視.

发表于 2013-3-2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sdoctor 于 2013-3-2 14:35 编辑

回顾以前发言,并未发现不妥。
1.“诊断假性近视"的最主要方法是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您六楼所说鉴别方法1,2普遍存在近视眼中,不具有鉴别意义。使用麻痹剂是人为营造的病理状态,或称去功能状态。而对眼屈光状态分类是正常生理状态下的,用病理状态去定义生理状态这难道没有问题吗?
2.这个我就不解释了。
3.我所说的静态张力与您强调的张力性调节(或称暗焦点)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我想我们之所以有以前和以上的争论可能是您对  张力,肌张力,肌力,应力的概念还不是很熟悉。下面我大致再把这个逻辑思路清理一下:张力是弹性体的收缩力;肌张力是肌肉的收缩力;肌力是肌肉的最大收缩力;应力是物体的内部力。肌肉的每一种状态都对应着一定的收缩力(肌张力),也就是说肌张力是一个变化的值,比如:张力性调节(或称暗焦点)就是无调节刺激状态下的睫状肌肌张力。在自然状态下肌张力的大小与肌纤维的粗细有关。受同样刺激,自然肌纤维粗的肌张力输出更大。相对应阻断神经对肌纤维的支配,肌纤维粗的释放的肌张力也越多。散瞳就相当于部分阻断了睫状肌的神经支配。这也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散瞳度数就减少,过后度数恢复的现象。尤其是在远视眼中。基于这样的逻辑我才提出假性近视的本质就是真性近视眼的观点。
4.我查阅了非常多的有关近视眼的有关近视眼调节功能的研究,结论都是一样的,即近视眼的调节功能减退。这个也没什么争议。但是这些研究很少有人与远视眼进行对比。

“假性近视”的定义是人们忽视了屈光演化过程中,屈光状态对睫状肌结构的影响。
发表于 2013-3-2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zhsdoctor

           

    1.假性近視的鑑別診斷方式,普遍用於臨床上,不僅台灣這樣做,國際上也是如此,        我不相信大陸的眼科沒有在用這種診斷方式!        您不信...那是你個人的信仰.並不影響它客觀的存在.

           

    2.你迴避七樓的錯誤觀點也行,但是我還是告訴你可以尋得真理的方式:        有一本書記載詳細中英文對照..書名        眼科視光學與醫學名詞辭典 (dicttionary        of visual science and related clinical terms )  ISBN 957-28153-O-X         請你參照.

           

    3.睫狀肌的解剖生理作用我個人還是理解的,只是你創造的肌力概念,並無法定量跟定性的單獨        測出睫狀肌肌力(晶體本身的物理性調節力還在).

           

    你文章裡說明的測量肌力方式,就是一般的調節力測量,是你把現有的方法與名稱改換自創成所謂睫狀肌肌力,實際就是量調節力而已.

           

    4.期待你的假設將來能真正研究分辨出睫狀肌與近視之間,哪一個是因?哪一個是果? 孰因..孰果..? 這是答案之所在.


   
           

发表于 2013-3-2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sdoctor 于 2013-3-2 19:16 编辑

1.书上未必都是对的,一个显然的反例就是:远视眼散瞳前后的屈光度差异你怎么解释。难道它与假性近视的原理不是一样的吗?
2.引章据典当然没错,但是有的时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3.上文概念并非我定义的,这个您可以查查书或百度一下。我只是用它们来解释睫状肌的功能。(睫状肌的肌力就是调节力没错,但我这里说的是肌张力概念是睫状肌的基础肌张力。类似于骨骼肌的姿势性张力,这点我感觉您并没有明白包括您后一句“物理性调节还在”似乎是概念上的混乱)
4.非常感谢你对我的观点提出的异议,通过讨论使我更理清了思路。当然有关近视眼的许多问题还需要大家共同研究,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经常联系。毕竟能有共同语言的人还不多。我的QQ:1803211039
发表于 2013-3-2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钦佩各位元老在专业上的精神,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本上确实是这么讲的,有一个规范的语言,但我还是认为,不能叫假性近视,可能接近老百姓的口实语吧。如同褚仁远的医学验光,什么叫医学验光,褚本人的意思,全部曲解,版本很多。我总不希望把这个概念混为一谈。做为一个视光工作者,就要一个清晰的概念与认知,要有批判的精神进行学术上的深入探讨。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休视力 于 2013-3-2 21:25 编辑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屈光学组1985的真假性近视分类方法,确实有真性与假性一说。而区分由以下的标准执行:
1、假性近视  小瞳状态 为近视   散瞳后为近视消失,呈现为正视或远视  其调节起主导作用
2、半真性近视 小瞳状态为近视   散瞳后为近视屈光度降低,但仍有近视屈光度存留  其调节也起作用
3、真性近视   小瞳状诚为近视  散瞳后屈光未发生改变,                          无调节存在



以上三点为了1985中华医学会做出的结果要点,来区分真假近视。不清楚有没有真假远视一点,道理一个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4-5-6 20: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